行業動態

化纖在轉型升級中謀求變革
發布日期:2017-10-26    瀏覽次數:152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 端小平)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正處於“新常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中國“十三五”的發展明確了新方向;近期國家提出的“供給側改革”亦為實現經濟穩定協調發展指出了新思路。在此背景下,中國化纖工業迎來了“兩個五年”交匯的特殊時期,在這個曆史節點上,有太多問題需要我們深入思考。企業該如何認清“十三五”麵臨的形勢和挑戰,又該如何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把握機遇,實現穩步發展?
        “十三五”把握發展機遇再譜化纖新篇章
  “十三五”是我國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建設化纖強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國化纖工業一方麵麵臨世界經濟逐步複蘇和《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供給側改革”等重大戰略的實施;另一方麵,行業麵臨自身產業結構繼續調整、行業運行持續下行和產業鏈供求不匹配、不平衡等多重壓力。中國化纖工業將主動應對化纖工業發展新常態,以滿足需求、創造需求、引領需求為出發點,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線,以原始創新、集成創新為動力,進一步提升化纖工業的核心競爭力,增強化纖工業的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水平,構建競爭新優勢,到2020年基本建成化纖強國。那麽,如何來實現呢?
  直麵問題,迎接新挑戰
  “十三五”期間,中國化纖行業的發展環境同樣麵臨著新挑戰,行業的發展已進入供求關係再平衡期、存量產能優化調整期和高品質增量適度發展期的“三期疊加階段”,階段性、結構性產能過剩和市場過度競爭所帶來的運行風險加大,訂單的“碎片化”和生產規模化的矛盾日益顯現;產業鏈上下遊發展不平衡,原料不匹配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化解;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高,高附加值產品占比低,智能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後;資源和環境約束日益趨緊;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持續上升等矛盾,製約著化纖工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與此同時,數字化、智能化、柔性化的設計與製造正在對化纖工業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跨界創新、供應鏈追溯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互聯網+”正在重塑化纖工業的價值鏈體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化纖市場已經不可能再恢複到2010年的行情,企業不應該還抱有這樣的想法。那時的行業環境屬於經濟強刺激過後帶來的“虛假繁榮”,那時的贏利是一種非正常環境下的贏利狀態,那樣的日子也永遠不會再來。當然,也不必太悲觀,我們仍然看好化纖行業未來的成長性,行業現在需要做的是直麵各種新問題、老問題,勇敢迎接新挑戰。
   把握機遇,將行業發展嵌入國家發展戰略
  《中國製造2025》為化纖行業營造戰略機遇:我們重點研究了《中國製造2025》國家戰略。在《中國製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中,我們發現七個領域和化纖行業直接或間接相關,特別是與高性能纖維相關。我們認為,未來10年中國高性能纖維將迎來最好的發展戰略機遇期。
  “供給側改革”為化纖行業發展理出新思路:行業層麵,供給側改革釋放的第一個信號是要行業轉變發展理念,首先需要控製量的增長,其次是要明確未來需要的“量”的含義。化纖行業的發展已經不簡單隻是把量降下來,而且“量”本身也要變化,也就是調整結構,通過技術改造,加強研發,來開發新產品,滿足個性化、多樣化市場需求。這是供給側改革釋放的第二個信號,即向企業要質量,為市場提供高品質、多品種的產品,提升供應的水平。供給側改革釋放的第三個信號是需要依靠市場的力量、競爭的環境完成淘汰落後的、沒有改造提升空間的落後產能。過去一般是依靠行政的力量,根據一些類似於生產年限、型號、運行效率等標準進行一刀切淘汰落後產能,這其實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在日本,許多七八十年代的設備仍然在運轉,並且生產的產品品質並不差。由此可見,有些設備經過改造對小批量、多品種、差別化纖維的生產是完全可以滿足的。因此淘汰落後產能需要市場去選擇,政府需要做的是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比如知識產權保護體係的完善等。另外,在“供給側”改革新思路的指導下,可以嚐試借助“一帶一路”政策,利用整個紡織產業國際分工格局的調整,探索把國內部分產能適當轉移到海外,化解國內部分產能壓力。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化纖行業揚帆引航:創新發展是化纖行業實現轉型升級的根本動力,協調發展、綠色發展是化纖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是化纖強國建設的基本保障和追求目標。
  創新發展主要體現在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方向上。如在培育發展新動力方麵,我們要繼續加強品牌建設,要繼續深入研究和發布纖維流行趨勢,提升“中國纖維”品牌在國際市場的整體形象和競爭力,建立中國特色的新產品推廣模式。要重點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和國際影響力,擁有一流技術和管理人才的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積極行動非常重要。協會可以搭建公共平台,但是卻不可能替代企業去做企業層麵應該深入去做的事。所以,企業不能等纖維流行趨勢發布的熱度過後,才想起來要推廣、傳播品牌,那樣的效果隻能是事倍功半;而企業如果能積極融合、跟進纖維流行趨勢發布活動,進行品牌推廣和建設,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協調發展主要體現在區域結構、企業結構、行業結構的調整,促進區域、產業鏈上下遊行業以及大中小企業的協調發展。如當前化纖行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既集中度較高,又比較分散”。集中度高表現為恒逸、榮盛、恒力、大红鹰dhy、桐昆、新鳳鳴、力恒等大型化纖企業集團競爭力持續增強。這些“龍頭”企業正在謀劃向上遊煉化環節發展。這一方麵是受宏觀利好政策的引導,以前煉油準入需要牌照,但現在開始放開,恒力在大連的項目已啟動;另一方麵,當化纖企業做到一定規模後,必然向化工和煉油方向發展,這是出於產業鏈配套完善和降低投資風險的雙重需要,因為原料問題對於化纖工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真正打通產業鏈後,在風險可控的範圍內,領軍者的競爭力還將增強。比較分散則表現為當前化纖行業共有700多家企業,這個量遠超發達國家化纖企業的總數量。以民用錦綸絲行業為例,最大的企業年產能約30萬噸,而海安這個產業集群約有四五十家企業,整體產能約為20萬噸。所以,“十三五”期間,對大中小企業的協調發展要給與重點關注和引導。
  綠色發展主要體現在全麵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以及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上。除了回收再利用、原液著色外還要采取三替代、三結合、三重點的結合推動生物基纖維的發展。三替代、三結合、三重點是實現原料替代、過程替代、產品替代為目標,通過與生物化工產業相結合,與節能環保廢物利用相結合,與功能性改進相結合,重點攻克生物多元醇生產技術,海洋生物基纖維原料及生產技術。
  開放發展則要充分利用好國家戰略,加快產業鏈在全球的布局,促進出口貿易的優化升級。如未來行業要通過橫向聯合與垂直整合,鼓勵規模大、實力強、產業鏈配套完善的PTA-聚酯企業、己內酰胺-錦綸一體化企業進入煉化行業,實現煉油、化工、化纖一體化生產,爭取到2020年有3~5家企業,實現綜合銷售收入超過1500億,進一步提升產業集中度和整體競爭力。而“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實施,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將極大拓展化纖工業區域發展空間,提升行業企業跨國配置技術資源、創新資源、營銷資源、管理資源和製造資源的能力,推動行業下好“走出去”這步棋。
  共享發展主要體現在行業從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型方麵,如製定化纖行業優化生產性服務業結構的專項規劃,將生產性服務嵌入製造,在研發設計、物流、融資租賃、信息技術服務、節能環保服務、檢測認證、電子商務、售後服務、人力資源、品牌建設等多個領域引導化纖行業的轉型升級,利用“互聯網+”思想創新經營模式、整合資源,構建全方位供應鏈管理服務模式,建設高水平的生產性服務的旗艦企業等。在以生產性服務業為重點改造傳統產業上取得突破,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實際上我們做的纖維流行趨勢也一直是這個目的,想把整個化纖行業變為生產服務型行業。
  中國化纖工業要在“十三五”期間大力踐行五大發展理念,不斷提升行業實力、塑造行業魅力、增強行業內力,譜寫化纖產業的“新篇章”。
友情鏈接: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紡織科技示範園區     蘇ICP備1003069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