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化纖行業:景氣上升難掩產能過剩隱憂
發布日期:2008-01-18    瀏覽次數:96
  作為我國紡織工業的主要原料,化纖業多年來一直保持快速增長。但由於產業集中度不高,大量低水平重複建設項目的進入,令化纖行業的競爭程度急劇上升。但隨著需求穩步提振,化纖行業的景氣度自去年起出現顯著回暖,利潤持續提高,不過其中也有部分產品存在產能過剩的隱憂。
 
  化纖曾深陷虧損境地
 
  公開數據顯示,去年化纖行業的經濟效益呈顯著增長態勢。去年前三季度,化纖行業實現利潤總額87.58億元,同比淨增46.85億元,增長1.2倍;全行業虧損麵18.83%,同比下降2.69個百分點。同時,行業運行質量明顯提高,工業總產值、產品銷售收入增速均保持在25%以上,運營能力、盈利能力等運行指標明顯好轉。
 
  但就在三年前的2004年,化纖行業剛剛進入低迷期,此後更一度陷於大比例虧損境地,而罪魁禍首就是產能過剩及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從2006年開始,因需求增加,化纖行業收入及利潤均出現大幅增長,行業整體毛利率出現連續性的攀升,利潤率已基本回複至2003年水平。
 
  “在化纖的各個主要子行業中,氨綸及粘膠纖維兩大子行業的盈利能力最突出。從2007年1-10月份的數據看,兩個子行業的毛利率和利潤率均為整個化纖行業對應比率的兩倍以上,虧損麵則明顯低於平均水平。”西南證券分析師周興政說。
 
  粘膠纖維“鶴立雞群”
 
  這其中,粘膠纖維尤其值得一提。周興政指出,粘膠纖維中的粘膠短纖價格去年以來大幅上漲,四季度主流品種均價超過2.2萬元/噸,較前年底的價格漲了50%左右。相對而言,粘膠長絲的價格走勢則較為低迷,同比漲幅僅逾10%。
 
  在他看來,產品價格的變化是粘膠纖維行業能否維持較高盈利能力的關鍵因素,而強勁的下遊需求則是推動行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力量。由於近年來我國紗線產量處於快速增長,粘膠短纖受到直接拉動。同時,粘膠短纖屬於天然纖維素再生纖維,主要性能優於棉纖維,並較合成纖維更具舒適性和環保性。當人們生活水平提升後引發消費升級,也會增加對粘膠短纖的需求。
 
  長城證券研究所分析師周濤則認為,粘膠纖維價格攀升主要源於石油等原材料價格大漲後壓縮了化學合成纖維的使用空間,增加了該品種的需求。而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天然成為消費主體,帶動了下遊紡織行業對粘膠的使用量,更打開了粘膠纖維的空間。
 
  “目前,粘膠短纖的需求維持著20%的增速。同時,該行業的集中度也顯著提升。”據周濤介紹,2006年全國粘膠短纖產量總計約110萬噸,排名前十位的生產企業總產量達72萬噸,占比達到65.5%。他認為,集中度的提升可避免非理性的擴產和惡性競爭壓價,保證行業的整體盈利水平。
 
  氨綸出現產能過剩端倪
 
  至於化纖行業中的其他兩大子行業——氨綸和滌綸,周興政表示,隨著新增產能陸續釋放,預計從今年開始,國內氨綸市場將出現供過於求現象。但盈利能力仍可維持相對較高水平。但滌綸的盈利能力明顯低於化纖行業的平均水平,未來產品價格上漲動力較為匱乏卻會麵臨成本上升的壓力。
 
  “目前,氨綸的在建產能已超過其現有總產能。盲目擴張勢必導致競爭激烈,從而壓縮贏利空間。”周濤則預計,今年氨綸行業可能步入一輪非景氣周期。
 
  對於2008年整個化纖業的前景,中國化纖工業協會理事長鄭植藝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預計今年原油價格維持高位,這意味著化纖業將麵臨很大的成本壓力;而人民幣持續升值也將影響化纖及其下遊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增長。
 
  因此,總體上,2008年化纖行業運行和發展仍會處於上升通道,增速可能有所減緩,但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步伐會明顯加快,產業競爭力將繼續提高。
 
  50%
 
  粘膠纖維尤其值得一提。分析師周興政指出,粘膠纖維中的粘膠短纖價格去年以來大幅上漲,四季度主流品種均價超過2.2萬元/噸,較前年底的價格漲了50%左右.
友情鏈接: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紡織科技示範園區     蘇ICP備1003069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