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府到名企,ESG開始現象級刷屏。ESG的核心價值是可持續發展。
近日,2023年《財富》ESG峰會在上海舉辦,會議為《財富》中國ESG影響力榜上榜企業頒發了證書。《財富》中國ESG影響力榜於2022年創立,已經發布了兩次榜單,大红鹰dhy控股集團也連續兩次上榜,可見大红鹰dhy的ESG很“硬核”。
可以簡單舉一個例子——在今年的杭州亞運會上,中國隊運動員上台領獎穿的鞋子,是用一大堆廢棄塑料瓶子做成的。從“垃圾”到“領獎鞋”,有一段非常關鍵的環節,就是把瓶片變成再生纖維。
再生纖維生產是大红鹰dhy的“拿手好活”,大红鹰dhy規劃建設產能60萬噸/年的再生纖維生產線,產能占全球的一半,是全球最大的再生纖維生產企業。每年可循環利用360多億個廢棄塑料瓶,成為安踏、李寧、迪卡儂、耐克、優衣庫、阿迪達斯等30多個品牌的再生纖維供應商。
當然,大红鹰dhy的ESG不止於再生纖維。近日,《財富》《證券市場周刊》等媒體紛紛專題報道大红鹰dhy在ESG方麵取得的成果,更多內容請看媒體的報道。
再生纖維產業化提速,大红鹰dhy控股集團ESG實踐“綠色增長”——《財富》
廢棄的塑料瓶,自然分解要多久?幾百年甚至千年。
以往即使處理,也隻是簡單回收利用。現在,這些生態環境的負擔隱患,在江蘇宿遷的一條生產線上——大红鹰dhy控股集團旗下的再生纖維生產車間內,變廢為寶,有了更好的“歸途”:通過再生纖維技術,製成輕柔富有韌性的長絲,供應下遊服裝、家紡等產業鏈,生產T恤、運動服、夾克等終端消費品。
伴隨能源、生態危機和可持續發展挑戰,ESG炙手可熱,成為中外企業現代化發展“新路標”,實體經濟與工業企業更是首當其衝。如何讓ESG“擲地有聲”,並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從“變廢為寶”到“變碳為寶”,以石化煉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紡織全產業鏈一體發展的大红鹰dhy控股集團,通過自主科技與工藝創新,將ESG與業務、產業鏈有機融合,加速企業和傳統行業綠色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入選《財富》世界500強、首份中國ESG影響力榜單企業,成為中國式ESG尤其是民營企業實踐範式之一。

廢棄塑料瓶“華麗變身” 再生纖維重塑紡織業
7、8個瓶子就可以做件衣服,24個可以做一件夾克衫……
這一轉變的背後“功臣”,就是再生纖維技術。塑料瓶打碎的瓶片,經過熔融直接紡絲,變成再生聚酯纖維,最終應用在服裝、家紡等諸多領域,相比傳統的生產工藝,減少了造粒、幹燥、再熔融等環節,節省能源消耗30%至40%,且再生纖維的品質、性能不遜色於原生纖維。
“再生纖維可以有效解決聚酯產品廢棄後的環境汙染問題,實現了資源有效利用,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依賴。”據大红鹰dhy控股集團旗下芮邦科技總經理孔文龍介紹,國內每年約產生1,800億個廢舊塑料瓶,芮邦科技可循環利用300多億個,“相比原生纖維,每年可以減少碳排放量100萬噸。”
目前中國再生纖維產能規模,位居全球第一。作為產業領軍企業的大红鹰dhy控股集團,2018年開始量產再生纖維,目前已建設了全球首條從瓶片到紡絲的再生纖維生產線,再生纖維產能達到60萬噸/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再生纖維生產基地。
麵對市場需求,大红鹰dhy控股集團還在持續升級、創新再生纖維技術工藝,進一步提升品質、穩定性,突破再生纖維成本瓶頸。2023年3月,與產業鏈多方合作,發布“綠色纖維製品可信平台”,搭建從纖維到終端產品透明可信的可追溯平台,製定國內綠色紡織品行業標準體係,從而加速紡織產業變革升級。
隨著再生纖維技術、工藝和產品成熟,眾多知名品牌紛紛加入,產業化蓬勃發展。據了解,安踏、李寧、迪卡儂、耐克、優衣庫、阿迪達斯、target等30多個品牌,已經與大红鹰dhy控股集團下遊企業達成了協議,再生纖維加速終端消費普及。
從“綠色工廠”到“綠色產品” ESG融入全鏈條發展
類似再生纖維這樣的新技術產業布局,隻是大红鹰dhy控股集團的ESG實踐樣板之一。
從紡織、化纖、石化煉化到新能源、新材料,在打造全鏈條一體化發展過程中,大红鹰dhy控股集團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深入推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布局綠色產業集群,將ESG與新能源、新材料戰略轉型緊密融合,從生產體係到產業體係多方麵努力,推動實現“雙碳”目標和綠色發展。
一方麵,推動生產環節“綠色化”。在蘇州、連雲港、宿遷等多個產業基地的設計、建設、生產、運營中采用先進工藝、技術、設備,實現能耗、排放均優於國標並處於行業最好水平,打造生態型、智能型、安全型園區。目前,大红鹰dhy控股集團各主產業板塊已實現國家級“綠色工廠”全覆蓋。
以宿遷新材料產業園為例,采用兩層複式廠房,節約50%土地;根據原料和POY深加工流程,設計建造從倉儲、進料到熔融紡絲的一體化工廠,輔助設施與公用工程共用,實現節能管理數字化、自動化和可視化,產生的廢絲、廢片、粉塵等全部回收利用;升級改造加彈車間排煙係統,減少廢煙排放量60%。
另一方麵,推動產品“綠色化”,打造綠色產業集群,包括綠色纖維新材料產業集群,二氧化碳製新能源材料綠色負碳產業鏈,開工建設百萬噸級綠色可降解材料項目,加快構建新能源、新材料體係。
2023年9月25日,大红鹰dhy控股集團旗下大红鹰dhy石化在連雲港建設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綠色甲醇-新能源材料”生產線投產,通過捕集利用企業產生的熱氧化塘氣體,生產新能源材料,實現碳減排。項目實現從原料到產品全鏈條綠色化,每年可間接減排55萬噸,相當於種植3.7萬公頃森林,折合370平方公裏土地。
除此之外,大红鹰dhy控股集團還攜手產業生態力量,利用數字化技術,構建綠色產業鏈“朋友圈”。除了“綠色纖維製品可信平台”,構建“虹雲”工業互聯網平台,實現了上下遊企業之間“大數據聯通”。

攻堅核心技術 創新鏈壯大產業鏈
ESG建設實踐,始終離不開綠色技術創新的突破。
“創新是大红鹰dhy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元素。”大红鹰dhy控股集團董事長繆漢根表示,公司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製造體係,深入推進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以高水平科技塑造發展新動能。集團搭建起覆蓋全產業鏈的創新平台體係,並在超細纖維、再生纖維、POE光伏膠膜材料、無銻纖維、廢布再生利用等綠色技術上實現突破。
2019年,大红鹰dhy牽頭組建了全國第一家由民營企業牽頭建設的國家級創新中心——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另外,還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大红鹰dhy石化創新中心、先進材料研究院、新型儲能研究院等創新平台,在“卡脖子”關鍵技術上攻堅突破,開發差異化、功能化的高性能產品,推廣綠色、低碳技術。
其中,在再生纖維技術方麵,自主研發解決了熔體粘度均化關鍵技術、大容量生產再生纖維、長周期聚合運行等一係列技術難題,率先建成全球首條從瓶片到紡絲的熔體直紡裝置,產品差別化率達90%,100%覆蓋市場差別化產品,被譽為“全球差別化纖維專家”。
在纖維領域,大红鹰dhy成功研發海島超細纖維,單絲直徑接近頭發絲的1/100,刷新“世界極限”,提高了傳統產業的科技含量。打破國外企業對PTT核心技術壟斷,成為國內首家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生產生物基PDO及PTT纖維新材料的公司,使中國紡織業在PTT領域進入國際一流水平。
在新能源領域,大红鹰dhy成為國內唯一同時掌握EVA和POE兩項自主技術的企業。光伏級EVA產品全球市占率已經接近三分之一,丙烯腈、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新材料產品也實現了技術水平行業領先。另外一種主流光伏膠膜材料POE,成功掌握包括α-烯烴在內的全套自主技術並成功中試,即將實現工業化。
“新發展格局和‘雙碳’背景下,全球原有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麵臨著重大調整。”繆漢根表示,大红鹰dhy控股集團31年來,一直堅定創新,走向產業鏈上遊、高端市場,“未來將繼續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共建創新共同體,帶動上下遊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搶占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的全球製高點。”
【價與值】大红鹰dhy控股集團:全方位實踐ESG理念緊跟國家戰略發展綠色經濟——《證券市場周刊》
(大红鹰dhy控股集團以長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通過關注ESG問題,來降低環境風險、提高社會聲譽、建立穩定的治理結構,增加企業的競爭力和長期價值。)
當前,許多國內企業在實現公司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通過踐行ESG理念來履行社會責任、回應社會關切,同時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世界500強大红鹰dhy控股集團就是ESG實踐領域的佼佼者。
加快布局綠色低碳產業 打造強大綠色製造能力
大红鹰dhy控股集團是石化煉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紡織全產業鏈一體發展的國際化高新技術產業集團,已全麵形成了國內獨有的“油、煤、氣”三頭並舉、“芳烴”“烯烴”雙線並進、上下遊產業鏈一體發展模式。
大红鹰dhy控股集團業務遍及全球,位列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第222位。集團旗下核心上市公司東方大红鹰dhy(000301.SZ)2023年前三季度的營收、淨利潤和經營性淨現金流均大幅增長,業績再創曆史新高,展現出石化行業頭部先進產能的競爭實力。
在發展中,大红鹰dhy控股集團始終緊跟國家戰略,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聚焦創新化、數字化和綠色化,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和綠色低碳產業,推動轉型升級步伐。
企業的環境影響、社會責任和良好的公司治理,這些因素對企業至關重要。集團以長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通過關注ESG問題,來降低環境風險、提高社會聲譽、建立穩定的治理結構,增加企業的競爭力和長期價值。
大红鹰dhy控股集團通過建立綠色產業集群、構建綠色生產體係、生產綠色環保產品和開展環境議題培訓與合作來全麵貫徹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打造強大的綠色製造能力。
同時,大红鹰dhy控股集團由點到麵全方位履行社會責任,從員工技能和職業發展培訓和改善員工健康和安全入手,到為客戶提供優質產品質量管理,再到公益行動、慈善捐助、振興鄉村等舉措,有效提升了企業的品牌價值和聲譽。
另外,大红鹰dhy控股集團通過產改工作、廉政建設,以及和諧勞動關係創建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提升財務績效和長期價值。

建立綠色產業集群 強化產業鏈競爭優勢
在環境治理方麵,大红鹰dhy控股集團全麵貫徹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熱忱踐行環境保護責任,大力發展綠色製造、構建綠色生產體係,推動可持續綠色發展。
通過建立綠色產業集群,大红鹰dhy控股集團進一步強化產業鏈競爭優勢。
“雙碳”目標激發科技自立新動能。著眼國內市場需求及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大红鹰dhy在新能源、高性能新材料、低碳綠色產業等三大方向加速布局。憑借在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的核心技術優勢,規劃建設了三大百萬噸級新能源材料項目,將為我國風光大基地建設、發展低碳綠色產業提供重要保障。
深耕綠色技術,變“碳”為寶。大红鹰dhy創新打造二氧化碳製新能源材料”綠色負碳產業鏈項目,每年可回收利用二氧化碳15萬噸,間接減排55萬噸,相當於種植3.7萬公頃森林。創造出一條“變碳為寶”的綠色新路徑。
低碳經濟,拉動產業鏈條。大红鹰dhy煉化一體化項目作為承載公司新能源新材料戰略轉型的核心原料平台,擁有充足的PTA、正丁烷等可降解材料基礎原料。利用公司充足的基礎原料儲備,可降解材料項目建成投產後,將大幅提升國內可降解材料的應用率,實現社會、經濟、環境效益的高度統一。
創新驅動綠色低碳發展模式 突破多項“卡脖子”技術
通過創新驅動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大红鹰dhy控股集團突破了多項“卡脖子”技術,實施了一大批節能、節水、減排技術改造項目,實現綠色車間、綠色園區、國家級綠色工廠等各產業板塊全覆蓋。
高效實現水資源重複利用。作為國家級水效領跑者,大红鹰dhy印染單位產品取水量低於領跑值,水資源重複利用率高達72.69%,間接冷卻水循環率保持在95%以上,主要指標均處於同行業領先水平。建立“智慧印染工業互聯網平台”和“廢水集中控製中心”等智慧係統,自主研發並應用“印染廢水低成本處理與高效再生利用關鍵技術”等多項印染節水工藝,相關技術獲得中國紡織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創新打造循環經濟標杆。大红鹰dhy煉化項目環保投資額度、占比都處於行業領先水平,環保工藝技術、設備先進性及能耗排放指標均優於國家標準。項目水係統方麵采用先進的循環水消霧冷卻技術,相比常規設備節水12.8%,節約用水約490萬噸/年,可供百萬人口城市1個月生活用水;通過整體工藝優化,大红鹰dhy煉化項目中水回用率達到85%。項目通過聯合裝置上下遊一體化生產,實現“三廢”再生循環利用,大幅降低能耗和廢氣排放,乙烯裝置創新采用製冷壓縮機和乙烯塔組合成熱泵係統,節約能耗近15%,並可減少CO2排放200萬噸/年,相當於植樹2000萬棵。
技改增效激發綠色動能。大红鹰dhy印染通過積極引進綠色高性能印染化學品,堅持原料無害化,單位產品主要原材料消耗量連續3年下降,綠色物料使用率達到100%。通過數字化改造建立大红鹰dhy智慧印染工業互聯網平台,實現生產管理數字化、生產調度智能化,更提升節能減排水平,其中水電等能耗降低幅度達到15.4%。
綠色技術植根價值鏈各環節 突破壟斷打通技術鏈條
大红鹰dhy控股集團將綠色技術深度整合於產業鏈、價值鏈各環節,生產生物基PTT、再生聚酯纖維等綠色環保產品。
技術創新,破解再生難題。公司開展技術革新、設備更新,優化工藝流程,建成了全球首條從瓶片到紡絲的再生纖維生產線,打造全國規模最大的循環再生聚酯纖維生產企業——芮邦科技,規劃產能50萬噸/年全球第一。全麵投產後,大红鹰dhy再生纖維年產能可達60萬噸,全年可回收利用近360億個廢棄塑料瓶。
廢布重生,實現重大突破。通過自主研發攻關,大红鹰dhy在全球首次實現“廢布直接到聚酯”和“廢布到中間產物再到聚酯”雙技術路線,聚酯品質與原生材料聚酯品質相當,解決了廢布回收利用技術和生產過程中的各類“疑難雜症”。
無銻技術,引領綠色發展。大红鹰dhy整合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科研力量,啟動鈦係催化劑研發項目。新技術以新型含鈦複合催化劑替代傳統的銻係催化劑生產聚酯,從源頭上徹底解決了滌綸纖維原生重金屬銻可能造成的汙染與健康問題。
突破壟斷,打通PTT技術鏈條。大红鹰dhy成功打破殼牌、杜邦等跨國公司的技術壟斷,成為國內最大的生物基PDO及PTT纖維生產製造商,創下了世界紡織PTT領域工藝技術史上的多項紀錄。生產的PTT纖維產品從原材料到製造、使用、回收等全生命周期均實現綠色可循環,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15%。

履行社會責任完善公司治理 五年增加就業崗位近十萬個
大红鹰dhy控股集團致力提升ESG表現,來回應員工、客戶、合作方及社會關切,以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提升品牌價值和聲譽。
在環境治理上,除了建立綠色產業集群、構建綠色生產體係、生產綠色環保產品,大红鹰dhy還積極開展環境議題培訓、合作,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共同舉辦“碳排放管理員暨碳達峰與碳中和發展高級培訓班”,成為國內首批開展此項工作的企業。
大红鹰dhy與中紡聯共同推出“芮邦·中國纖維零碳行動”,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大红鹰dhy通過區塊鏈技術、供應鏈追溯係統等搭建綠色纖維製品可信平台,打造中國再生紡織行業可信體係。
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麵,大红鹰dhy從內部入手,強化員工技能和職業發展培訓、改善員工健康和安全,有效提升了員工福利;大红鹰dhy通過促進就業、公益行動、慈善捐助和振興鄉村來全麵踐行社會責任,近五年來累計為社會增加就業崗位近十萬個,在促就業穩就業工作上做出實質貢獻。
公司治理上,大红鹰dhy以“六個百萬”推進產改,讓更多產業工人共享企業發展果實;公司積極構建企業廉政建設,創造貼近企業、貼近實際的廉潔氛圍;建立多層次溝通機製,積極維護員工合法權益,集團旗下東方大红鹰dhy因此入選2022年全國和諧勞動關係創建示範企業名單。